伴随着大隆矿南一西1509智能综采工作面留巷工程的竣工,该矿党委“ 书记项目”——“沿空留巷工作面机头推移装置”长时间、多工况的现场试验圆满收官。此项目的完成不仅为职工打造了更加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也更加促进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了党建活力和创造力。
精准立项 从难点处“选题”
秉承着“切口小、能操作、可示范、易推广”理念,该矿党委书记在党支部联系点调研中发现,综采二队在生产中采用液压单体协助推移运输机头的作业方式,操作流程复杂繁琐,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针对这一问题,该矿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把“沿空留巷工作面机头推移装置”改造作为“书记项目”,组织生产部室和区队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对传统作业方式进行深度剖析与全面梳理,精准定位问题关键所在。同时,技术团队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操作便捷性、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指标入手,对可行性方案逐一评估分析,最终确定了一套综合性能最优的改造方案。
精准施策 在实干上“破题”
按照方案,技术人员在工作面两组替棚端头液压支架上安设了三组可调式连接头,实现了运输机机头底座与替棚端头液压支架的紧密、稳固连接,使其形成一个联动推移结构,利用三个液压缸的伸缩就可以推移并调整运输机机头,无需人工辅助,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作业方式产生的安全隐患。推移装置首先在大隆矿南一西1509 智能综采工作面投入使用,技术人员与现场职工密切配合,从设备运行稳定性、作业效率提升幅度、职工劳动强度减轻程度、生产成本降低比例等多个关键指标入手,对装置的应用效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踪评价。历时6个月,书记项目的现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精准落实 在实效中“答题”
“这个设备真好,我们在运输机机头推移作业中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何止是安全了,工作效率也比以往高多了。”
该装置在南一西1509 智能综采工作面投入使用以来,完全规避了传统推移作业的安全风险,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智能化水平,作业时间比以往节约了三分之二,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共赢。
“这个推移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兼具可靠性和稳定性,特别在大采高及大倾角工作面等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效果会更好。”现场技术人员表示。
- 上一篇:大强公司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03-14 ]
- 下一篇:图片新闻[ 03-21 ]